IQOS资讯网

天天爆单的生鲜创业者:从0到1200万收入只花30天 单月亏损顶过去

走,到线上去卖菜!这是一个在疫情期间“听上去很美”的故事。


73个小时内,一直做To B生意的郁涛,紧急让团队开发了一个C端消费小程序;小程序上线48小时之内,日均单量从0涨到3000单。高峰时,郁涛的平台每日单数达到7000+,平均客单价为60元,日销售达到40多万,几乎达到疫情前做纯To B生意的水平。


全员转线上,让郁涛的公司度过了疫情最黑暗的时期。虽然有线上红利的加持,但是数字攀升的背后却是企业亏损的噩梦。

“1个月亏了400万元,赶上了去年半年的亏损总额。”郁涛发现,从供应链到物流,从人力成本到终端配送时效,生鲜电商有太多“坑”。比如,疫情期间,单是冷链物流就从500元涨到900元,终端配送价格上涨15%,分拣包装的工人时薪翻了3倍。

因此,疫情稳定后,郁涛还是决定关闭了线上业务,继续为中小B端生鲜玩家赋能。

这样喜忧参半的转型,在疫情中的生鲜电商行业并不是个例,背后是这个行业一直难算清的账本。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此前一项研究数据,4000生鲜电商玩家,只有4%实现盈亏平衡,88%处于亏损状态,7%处于巨额亏损状态,仅有大约1%的企业实现盈利。

3019年至今,生鲜电商历经多次洗牌,剩下的存量玩家竞争业态已经升温,留给新进入玩家的机会越来越少。零和游戏下,已经成为巨头的生鲜玩家们却再次成为资本宠儿,T11、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在疫情期间接连传出巨额融资的新闻。

“买菜和买衣服不一样,前者更需要烟火气。”一位生鲜电商从业者认为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市场竞争下,生鲜电商生存下去的核心奥秘只有一个,那就是盈利能力的提高。

注: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,论据难免偏颇,不存在刻意误导。


营业额从每天50万,到0,再到40万

“团队加班加点,73小时内开发了一个针对C端消费者的小程序。”在这之前,郁涛一直在生鲜To B赛道不断摸索,主要为中小型水果店提供水果供应链采销配一体化服务。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困境,一方面是为了追上疫情的线上红利,郁涛这次打算扩充业务。


真正让郁涛下此决心的,是线下销售额的断崖式下滑。春节假期前3天,公司每天的销售额达到50万元,而大年初二的销售额直接降为0。


究其原因是因为,受疫情影响,很多生鲜用户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。有消费者表示,以前会定期逛超市、逛生鲜店购买日常用品,但疫情让他们迅速成为电商平台的重度用户,包括一些大型超市自营线上平台的用户,甚至还经常购买会员、充值等服务,就连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也开始喜欢于加入各种生鲜团购社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