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QOS资讯网

监管博弈时代的电子烟走向(下):或进或退

本文来自Zine,作者为瑞虎。文章不代表蓝洞观点,转载仅为读者提供更多思考。

p.p1 {margin: 0.0px 0.0px 0.0px 0.0px; line-height: 19.0px; font: 13.0px 'Helvetica Neue'}
p.p3 {margin: 0.0px 0.0px 0.0px 0.0px; line-height: 19.0px; font: 13.0px 'Helvetica Neue'; min-height: 15.0px}

上一篇,我们聊了电子烟的发展前景和政策监管预期(链接:监管博弈时代的电子烟走向(上)。这一篇,我们聊聊电子烟企业该如何生存。

这里把电子烟企业分为三类,大品牌、腰部品牌、小品牌。分别来说。

一,小品牌:退出,转型,“黑化”

上一阶段的电子烟爆发期,小品牌有着优沃的生存土壤,对一些有野心和实力的小品牌,甚至有机会在竞争厮杀中升级为腰部品牌。

但是11.1的监管政策出台后,宣告了小品牌的彻底死亡。小品牌已经没有机会去壮大成长。再玩下去,不过是用自己的资本,去为大品牌教育市场。

因此,对于没有线下渠道资源和能力的小品牌(绝大部分小品牌都属于这一类),果断退出,及时止损是最佳策略。

但是,对于那些有着自己独特渠道的小品牌,则有机会转型成为渠道运营商,为大品牌做渠道,虽然是打工,但仍然有利可图。

还有一类小品牌,有自己的渠道,有野心,不甘给大品牌打工,希望追求暴利的,那就只剩下“黑化”一条路可走。

上图是最近流传的利群的电子烟。问过利群的人,这个是假的。

从现在到明年线下渠道监管政策出台,大概小一年的时间,足够小品牌去做“利群电子烟”、“中华电子烟”这样打市场擦边球的动作。这类“剑走偏锋”的搞法,早已被“云霄中烟”所验证成功。

但是,“黑化”肯定是灰色,乃至于是违法的,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去做这样的事情。

二,腰部品牌:私域运营,生存第一

我曾经写过文章讲,腰部品牌是电子烟变革中最惨的一拨,既投入了大量资本和心血,又无法享受头部企业的溢价红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