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QOS资讯网

电子烟等待新规的35天:暴利生意生变

电子烟等待新规落地30余天,这个暴利的行业,悄然生变。

2021年12月初,《电子烟管理办法》(征求意见稿)公布,提出从事电子烟生产、批发和零售业务应取得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,除了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之外,不允许电子烟流通。

据征求意见稿,截止日期设定于12月17日。现在看来,这并非监管政策生效的时间点。

行业人士向《21CBR》解释,早在《电子烟管理办法》(征求意见稿)之前,国家烟草总局官网就发布了关于《电子烟》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,并明确“在发布后3-5个月内实施”。这一项电子烟“国标”生效,或成为电子烟监管实施的前提。

由此推测,在电子烟监管正式落地前,中间至少还需要一段长达5-7个月的过渡期。

此前,有代理商和店主在惊慌之下选择了闭店或者甩货,或者不再进货躺平。现在,政策的缓冲期给足了他们收缩的时间。

“等政策”,是部分处于电子烟零售末端的门店应对态度。

喜雾电子烟相关人士向《21CBR》证实,在经历了征管政策多轮地震后,目前所有一切仍在正常经营。“征求意见稿一出来,各大厂商积极申报生产流程合规,所有材料申报已在去年12月21日结束了。”

产业链上下游的既有格局,即将迎来大洗牌。

“电子烟身份尘埃落定,对行业来说是利好消息,但对于电子烟产业链各环节来说,优胜劣汰才刚刚开始,之前的都只能算热身赛。”电子烟行业代工从业者小虎(化名)说。

野蛮生长

自2003年诞生以来,国内电子烟行业一直处在监管空白地带,一路野蛮生长。

行业调研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20年期间,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由5.5亿元增至83.8亿元,相关企业数量从不到5万家涨至超过16万家,90%的企业扎根深圳。

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市场,2018年以前,电子烟在中国的渗透率并不高。但是,其市场潜力却十分惊人:目前,全球电子烟产品的95%都产自中国,其中90%以上供出口。

从市场运作来看,电子烟自诞生之初,就以既解决烟瘾又具备戒烟功能为卖点,一致输出“健康无害”的理念,但实际的戒烟效果,市场并没有明确答案。

去年8月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,提出了异议。

“电子烟加热的溶液中往往都含有尼古丁,尼古丁是烟草制品中的成瘾物质,可能引发‘肿瘤诱发物’。”该报告提到。

即便在圈内,电子烟号称香烟“平替”产品,也不断面临消费者的诟病。

“从来不用,没意思。”90后上班族小亮(化名)烟龄5年多,他向《21CBR》表示,几乎所有雾化烟口感都难以“满足”老烟民,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曾经使用电子烟一段时间,后来又因体验不佳,换回传统卷烟。

在国内电子烟品牌悦刻铂德等线下门店,销售人员对前来咨询产品禁烟效果的顾客,也只能含糊回复,“不确定多长时间能达到戒烟的效果,每个人都不一样。”

2019年,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》,曾要求“不得将电子烟作为戒烟方法进行宣传”。至今,电子烟的“戒烟”伪命题仍“套路”一波又一波烟民,间接带动了产品消费。